1441206260-3981476388.jpg 

《福爾摩斯先生》 Mr. Holmes

導演: Bill Condon

演員: Ian McKellen, Laura Linney, 真田廣之

台灣上映日期:2015/9/4


對福爾摩斯迷來說,這部作品應該像是童話故事中,丟下一句「公主和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後,過了幾年揭露婚後生活的概念。(用「揭露」會不會太強烈了?)但福爾摩斯沒有跟華生醫生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啦,華生醫生跑去結婚去了(哭)。不過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著迷於每個探案故事的我們,或許都有想過,華生醫生離開之後呢?沒有這個紀錄者之後的大偵探做了什麼呢?

福爾摩斯老是說華生把案件寫得太誇張,說如果有一天他決定自己提筆來寫這些案子,一定就是為了要「糾正」華生太過戲劇化的描述以還原真相。在《福爾摩斯先生》裡,老態龍鍾、有老人痴呆症狀的福爾摩斯,確實開始寫故事了,寫的是華生結婚、搬出貝克街的公寓後,他辦的最後一件案子。

故事是以三個不同的時間軸交叉進行,第一個時間軸是現在進行式,從倫敦搬到鄉村養蜜蜂的福爾摩斯;二是到日本尋找山椒(聽說可緩解老人痴呆症狀)的幾個月前;最後是正在辦最後一件案子的三十幾年前,透過老福爾摩斯寫作時的回憶帶回現場。


1441394547-1242252646_n.jpg ←日本片段

1441891729-1638023170_n.jpg ←現在進行式

福爾摩斯先生01.jpg ←三十五年前的最後一件案子

退休在鄉下養老的福爾摩斯,請了一雙孤兒寡母當管家,男孩和福爾摩斯的相處模式,有點像《神探伽利略:真夏方程式》裡,教授湯川學和男孩的關係,是說湯川學教授的原型也是福爾摩斯吧。(笑)福爾摩斯應該沒有特別不喜歡小孩,我想他的想法會跟湯川教授一樣,只要是有邏輯、科學的東西都能接受,畢竟在原著中,他還僱了許多小孩當他的線民呢。因此聰明的男孩還算得福爾摩斯喜歡,男孩對福爾摩斯的生活充滿好奇,趁福爾摩斯去日本時偷看了他正在著手記錄的最後一案,兩人的忘年之交,是在福爾摩斯從日本回來後變得較為親近,他教男孩養蜂、讓男孩看他寫的故事。男孩的存在為的是讓我們看到福爾摩斯溫柔、人性化的一面,我喜歡他和男孩的相處。

1441362638ABN_1.jpg 

除非是Conan Doyle自己再執筆寫作,不然福爾摩斯迷對於任何人的續寫和改寫應該都不會滿意吧(BBC的《新世紀福爾摩斯》或許除外,哈)Ian McKellen將老態詮釋得非常真實,像福爾摩斯這樣個性孤僻、古怪又感嘆世人智商水平這麼低的「高智能反社會性格」人類,老了之後大概就會是這個樣子吧。其實我一直覺得福爾摩斯那個cocky、不太懂人類感情的這件事是後來被放大了,看原著時會發現,他雖然講話不太客氣,但基本上還是個英國紳士(硬要講),所以那個「沒禮貌」和「白目」程度真的是還好而已。(但可能對英國人來說已經很嚴重了)就這點來說,Ian把我想像中的老年福爾摩斯演得非常好,有禮貌但有距離感,不小心還是會講出一兩句讓聽的人很不爽的話,例如管家太太跟他聊到自己的兒子,說她和她過世的丈夫有時不懂兒子想的事情,福爾摩斯回,聰明的孩子通常來自剛好相反的父母。是不是很白目?

其實不太懂為什麼要特別加入福爾摩斯去日本這段,話說時代背景是二戰剛結束沒多久的1947年,這時一個英國人到戰敗的日本不詭異嗎?而且還到剛被投下原子彈的廣島找山椒,這還能吃嗎?難怪回去吃了之後說沒有用然後安排一段父子情仇、牽拖他人的劇情,日本的這位梅崎先生說,當年老爸到英國工作,寫了一封信說福爾摩斯叫他留在英國不要回去,從此音訊全無,因此梅崎先生一直對福爾摩斯懷恨在心。或許原著有寫得比較詳細清楚吧,因為光看電影,真的覺得這理由很遷強,還為了這個恨把福爾摩斯騙到日本去,騙去了也沒有對他有什麼報復行為,整段故事的鋪陳很薄弱,連福爾摩斯用他一向的偵探技巧而發現梅崎說謊的一段也完全不精彩,發現縣的線索是因為梅崎拿了一本小說請福爾摩斯簽名,說這是他珍藏已久的書籍,但福爾摩斯發現這本書很新、還有圖書館借閱紀錄卡被撕掉的痕跡(爛透了),所以他知道梅崎在說謊,最爛的是梅崎被抓包後的反應,他承認自己說謊,但又說其實他確實有一本,是當年他父親從英國寄到日本給他練習英文用的,我整個想不通,那為何梅崎不拿那本給福爾摩斯簽名就好?還特地去圖書館借了一本搞了這麼多花招,然後被對方看破手腳,究竟是哪招?

回家之後,因為怕老人痴呆越來越嚴重,福爾摩斯每天服用山椒,邊努力回憶最後一件案子並化為文字,他想著一定是因為最後一件案子讓他決定結束偵探生涯去鄉下生活。醫生囑咐每天忘記一個名字,就在行事曆上的那一天畫一個點,當醫生翻開行事曆,可預期每天的點不會少,但當翻到某一頁開始出現明顯大量增加的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點時,還是讓人怵目驚心,我們(福爾摩斯迷們)都不想要看到福爾摩斯變成這個樣子吧。(至少我是蠻難過的)

三十幾年前的最後一件案子,福爾摩斯一如既往高效率地發現了事件的真相,卻因欠缺對人性複雜和脆弱面的雷達,因此即使破了案,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這樣的續寫和理由夠具說服力,但我非常不能接受以牽扯上男女之情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當然很大一部分是對於福爾摩斯和華生之間超友誼關係的堅持,退一萬步來說,福爾摩斯就算哪天真有男女之情,那對象也只能是Iren Adler這等智力和魅力都讓福爾摩斯折服等級的女子,要不他怎麼可能會輕易動凡心呢?而對所有福爾摩斯迷來說,劇情安排一場短短十五分鐘的談話,就能讓福爾摩斯有這等體悟,那實在太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福爾摩斯那不食人間煙火和高智力的形象了。我相信福爾摩斯定有他較「人間」的一面,但絕對不會是電影中呈現的那個樣子。

這些充滿疑問的細節和劇情,也許在原著的字裡行間可以找到解答吧,但電影並沒有發揮讓人想去找原著來讀的作用,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主角Ian McKellen,在那黑暗空間的105分鐘裡,我完全相信他就是老年的福爾摩斯。而我雖然一向很喜歡BBC製作的影片,但如果可以,很想建議他們還是少碰東方的題材和元素吧,每次都讓人覺得四不像的,不知到底是在演哪國、哪來的文化,看著有種尷尬,尤其福爾摩斯是個非常「倫敦」的英國人,因為去了一趟日本就沾染上日本氣息,不具說服力,活像找外國人來代言但不沒達到目的的日本形象宣傳片呢。

arrow
arrow

    紅咖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