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xresdefault.jpg

「那時‧此刻」,我們的「那時‧此刻」。

是的,即使沒有走過那個年代,那都是屬於我們的那時此刻。

看楊力州導演的紀錄片從來不需要擔心,他就是可以這麼厲害地把紀錄片拍得引人入勝、像電影一樣精彩。

開場就是以前看電影時會先放映的國歌畫面,坐在身旁的母親悄聲對我說,以前我們看電影就是要先唱國歌,我回說我知道,我也是有經歷過的。其實我不喜歡世代之間的鴻溝,或老是拿這件事來開年齡的玩笑,許多時候上一輩的說他們經歷過什麼什麼事情,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並且努力地想要知道更多,了解我們的歷史,如果發現下一代不知道某些曾發生過的重要事情,難道不是很令人憂心?

這也是這部紀錄片從開場到結束給我的感覺:有歷史感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桂綸鎂的聲音出現,是紀錄片的旁白,雖然她有點ABC的咬字還是會讓我有點出戲,但這不是重點,繼續講。

紀錄片以金馬獎的發展推進主線,金馬獎為什麼叫金馬獎?原來是因為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之後,政府為了要褒揚金門馬祖的英勇表現,那幾年有好多東西都以金馬為名,金馬獎之所以這樣命名,也是希望台灣的電影文化有如金馬抗敵的傑出表現,而之前每年的金馬獎都辦在10/31,是因為偉大的蔣委員長是那天出生,所以這個獎項其實祝壽意味濃厚,連介紹今年入圍的影片有多棒棒以外,還要說這麼棒棒的表現,就是對我們偉大的蔣總統最好的祝賀喔,之類的。

是不是看到這裡就很想笑了?唱國歌、威權時代、神化的國家領導人... ...這些都剛好結束在我出生那年,即使在懂事和進入教育體制之後還多多少少留有這些過去亡魂的影子,跟父母一輩比起來,我完全不了解也很難想像那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氛圍,對比我更小的一代,則是覺得是遙遠的歷史吧。

台灣電影,從台語電影開始,到後來國民政府規定只有以國語發音的電影才可以進入金馬獎評選;加工出口業時代,成為許多離鄉背景女工心靈寄託的三廳/瓊瑤電影(同樣也是女工的女主角,可以遇到像秦祥林那樣的帥哥並嫁入豪門,生活苦悶的女工們看完後又增加了對現實不滿的忍耐力,並投射自己或許有天也能成為秦祥林懷中的幸運兒);台美斷交、外交陷入困境,台灣人的自尊極需被拯救、安全感極需被安撫的時候,出現了許多膨風的愛國/英雄電影;由黃春明小說改編的《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寫實又一針見血地呈現台灣人民的生活,以及在美國經濟和文化殖民下的微小和可悲... ...電影怎麼會/怎麼能跟社會無關?

我想起七○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那時吵的是文學作品應該走反映庶民生活和社會現實的寫實主義、還是追求藝術、虛無縹緲的現代主義?這部紀錄片告訴我,其實不只是文學,任何形式的藝術/文化都一樣會碰上這個問題,身為一個參與其中的工作者,藝術當然是重要的,當除此之外,擁有這樣視野、文化內涵和能力的人,還能多做點什麼?這是個重要的問題。

2003年陳國富執導、好萊塢資金投入的驚悚片《雙瞳》創下了國片票房新高,也證明了我們的電影工作者是有能力拍出叫好也叫座的電影,但為什麼台灣的出資者還是卻步?在那之後台灣的電影業還是低迷了好一陣子。紀錄片中放出了一張《雙瞳》殺青照,裡頭出現的工作人員,有好幾位是未來十年影響台灣電影至深的導演,包括魏德聖。

金馬獎的源流、台灣電影史的發展和台灣社會、歷史,在這部紀錄片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卻一點也不違和。入場的觀眾有許多中年人,看到《舊情綿綿》就喊洪一峰;看到瓊瑤電影想起自己的少女時代,跟著影片中的受訪阿姨一起掉眼淚;看到《七匹狼》就跟著唱〈永遠不回頭〉,雖然覺得有點吵,但也覺得是個有趣的現象,影片喚起了這一代人共同的記憶;而看到年輕情侶一起進場看這部紀錄片,看完後沒有說出「被騙了,這什麼東西?」之類的評語,我想台灣大概還有希望。裡頭或許有好多好多年輕一代看不懂、沒看過的東西,但願意花錢買票進場了解就是一個種子。

我從電影開場沒多久到結束都非常地焦慮,因為「歷史感的重要性」貫串了整部影片,不停地提醒我台灣現在有這麼多的問題,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太多人沒有歷史感,歷史對我們來說只是考試的一個科目、只是過眼雲煙,卻不知道如影片旁白所說的,很多事情幾十年前電影裡都談過了,但在現在都還在不斷地輪迴,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地去理解和解決這些事情,也因為電影中說的這些事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和人性。

沒有歷史感有多麼可怕?覺得這些事情跟你沒有關係當然就不會去關心,不關心就沒有感情,不想了解和沒有感情就會造成很多問題,對於文化的摒棄、不懂得老東西值得珍惜,當什麼都可以丟棄時,我們還剩下什麼?

走出影院,我問母親這部影片是否有連結到她的記憶,母親說是的,導演很厲害,她那一代就是許多國中同學畢業就被關在加工出口區,身為長女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給家庭和這個國家,瓊瑤電影是她們唯一的慰藉,然後娓娓地分享其他更多的故事。然後說台灣社會還是有一些很笨的人,像侯孝賢、戴立忍這些人,知道拍這些電影吃力不討好,但他們還是要做。

這些故事多麼精彩?歷史怎麼會不重要?非常好的一部影片,但可惜還是兩三周就要被好萊塢大片擠下檔,我自己也是,在有限的娛樂預算中,可能會寧願選擇一部好萊塢爽片而不看這樣餘韻無窮的影片,我需要反省和改進。我一直記得大學時某位很景仰的老師在課堂上說的:「現在大家都只把電影當作娛樂,這件事情是很奇怪的。」當時的我不懂而且很震驚,覺得雖然有很多有意義的電影,但主要功能本來就是在娛樂不是?近幾年卻越來越能理解老師的憂慮,當全民的美學認知只侷限在好萊塢的院線大片,影響到的絕對不只有台灣電影工作者的慘澹經營而已,還會影響什麼?自己想吧。

近幾年這樣的作品在台灣越來越多,社會上各種不同的聲音也如戰國時代在百家爭鳴,認真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或許現在還不能做什麼,但可以的話,先買張票去了解一下我們的歷史,或至少走出戲院,和爸媽有更多共同話題。

arrow
arrow

    紅咖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