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戲開場前,兩位演員(竺定誼、林家麒)就穿著睡衣(配休閒包鞋)在劇場外晃,跟熟人/觀眾打招呼,

著照相機和收音麥克風隨機訪問觀眾,我在想為什麼要穿睡衣?

而且還配休閒包鞋,違和感超重,

好吧,身為觀眾最直接(最有邏輯?)的推想就是跟待會兒的劇有關。

正式開演前,劇團就不厭其煩在臉書上提醒觀眾,遲到不能入場

入場時一反一般的慣例,也就是從接近大門口的出入口開放入場,

而是從演員表演的舞台入口進場,原來如此。

好的,只是簡單回顧一下進劇場前的一些個人疑問和解答,不甚重要,進場看戲。

舞台設計是左前方(其實不只是左前方,右方也堆了一些)堆了一堆衣服啊、包包啊之類的東西,

演員和前台人員還提醒觀眾,座位比較小,如果包包外套放不下,可以堆到那一堆裡面去,

讓它成為道具的一部分這樣(但大家應該都沒有想要)。

舞台上方用釣魚線參差不齊地掛了一顆一顆橘子,還蠻漂亮的,

應該也是待會兒要用的道具之類的,

反正小劇場的布景要說它有道理可以、要說沒道理好像也可以,

反正掛著「實驗」之名,好像怎麼搞都可以,我也常常沒弄懂。

舞台後方的門是打開的,導演許哲彬從劇場走到後面的小房間,

用桌上的電腦webcam投影到舞台前方的布幕,

說些提醒大家關手機啊、不要錄音錄影的提醒,

然後說是要梗概一下這部戲要演什麼,

但講到一半(假裝)口條不佳/思緒沒有理清楚卡住,

所以最後還是沒有解釋到(?)

A1336812289  


燈暗燈亮,竺定誼穿上舞台前方衣架上原本掛的西裝外套(裡面還是睡衣啊),

又上演一齣「類」Apple新品發表會的講演,講的是劇名How to be good.

我們為什麼想要be good?就是因為覺得原本的自己不夠好,

然後東拉西扯開始做一些跟為什麼想要be good 心理測驗,

用重述的就不好笑了,所以此處略過不談,反正就又走無厘頭路線就對了。


莫名其妙講演到一半燈暗,要換下一趴了,林家麒以第三人稱的方式,

講述一個叫做「小Q」的角色的故事,小Q當然就是由竺定誼飾演,

詳細表現過程也略過不述,大概summary起來,

其實跟我們每個人的悲催生活差不多,

小Q可以視為是一個隨機抽取的代表,

他有自己想要做的事,但爸爸要他去認識的朋友公司面試、媽媽自以為關心他卻完全沒在聽他講話,

妹妹愛扯後腿還用知道他的秘密這點來操控他… …之類的,

比如說叫他剝橘子(舞台上方的橘子這時用到了!)

不然就要告訴媽媽他抽菸。

「小Q」這個名字其實應該是延用/改用自「阿Q」,

不用講就知道我們還是跟阿Q一樣沒膽對抗現實,

又愛腦補奇奇怪怪的情節來自我安慰,唉,從中國到台灣、從民初到2015年,我們還是沒有變。


這或許是劇團風格,喜歡用3C媒材結合劇情,

這段好笑的是,小Q在家庭飯桌上被忽視的這段完整演過,

穿插了其他趴又重演一次,只是這次在小Q的座位旁邊架了一支iphone,

在他爸媽講完一段話後,

舞台燈光變暗、聚光燈打在小Q臉上,

他對著iphone鏡頭(鏡頭拍攝的畫面又連接到觀眾面前的投影布幕),

講出他內心真實的想法(被竺定誼演得很像黑暗面),

比如說爸爸叫他去面試,外在的他順從地說是,

但轉向iphone鏡頭就說他才不要去,

之類的「外我」和「內我」的穿插,觀眾倒是笑翻了。

等林家麒一人分飾三角(爸爸、媽媽、妹妹)的爸爸和媽媽象徵性離開餐桌後(爸爸說他吃飽了、媽媽說去洗碗),

剩下小Q和妹妹的餐桌,小Q還自顧自地在對iphone講話,自以為是別人看不到的內心獨白,

妹妹這時卻闖進畫面,還問他在幹嘛。

這種舞台上常用的獨白被打破,觀眾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接下來就是一段一段看似有意思、有相關或不相關的一趴一趴的兩人合演或各自演出,

看到後來覺得有點像戲劇系學生的獨自呈現,全部串在一起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就是各人依憑自己的個人/生活經驗,再配上一點時下流行/大眾的媒體素材來做混搭(後現代?)。

個人認為這好像也蠻四把椅子風格的,例如兩位演員都各自又對著iphone鏡頭(一樣是投射到觀眾前面的布幕上),

上演一齣我們現在常在YouTube上看到的教學影片,

竺定誼是搭配Call me, maybe?的輕快樂音示範了如何用別於一般的方式剝橘子,

林家麒則是唱作俱佳地教大家怎麼戴牙套;

在這個過程中,演員都是背對著觀眾,

透過iphone再投影到布幕上讓觀眾看到,

也就是觀眾可以看到布幕上他們臉的特寫(就像在看YouTube教學影片),

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演員在舞台上對著小鏡頭做這件事,

我的理解很淺薄,其實就是透過這些動作在提醒,

現在人人抓著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拍照拍影片上傳網路,

我們在畫面中看到的表演者其實又是我們自己,

以舞台劇的方式來說,或許就是沒有「前台」「後台」之分了。

回到劇名,How to be good?上演前導演在廣播電台的訪問中說了,

How to be good除了有「如何變好?」的意思之外,他自己的設定中也加入「如何是好?」的疑問。

共同創作,所以也加入了竺、林兩位演員的想法,我們為什麼想要變好?要怎麼做才是好?如何是好?


大哉問?不知道,導演和兩位演員可能也是用他們目前想到的素材去試著回答/提問,

看完戲有點混淆焦點,忘記這齣戲原本要演什麼(或許本來也就沒有想好要演什麼),

只能說無厘頭的部分還是有娛樂到大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四把椅子 How to Be Good?
    全站熱搜

    紅咖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